一、项目概况
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以北,康弘路以东,羌下二路以西,项目东侧与东莞黄江接壤。本项目占地面积共144.71公顷,用地范围内的城市建成区主要分布在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和东侧,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深圳市泰日升实业有限公司、雅盛工业园、羌下工业园、圳美变电站、加油站、东森机动车教练场、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物流园及民房;其他用地为非城市建设用地,以猪公山、猪婆山为中心,分布有若干座无名山。因此必须考虑是否存在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土壤遗留污染问题,以避免给后期开发建设带来不利环境影响。深圳市住宅工程管理站高度重视,特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开展本项目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二、场地使用历史和现状
项目用地历史主要为荒地,2002年前一直未曾开发利用,2002年起项目内东侧建成工业厂房,项目场地内西侧建起了工业厂房和教育基地和物流园等,其余均为山丘与农田。
三、场地未来发展
项目地块未来发展为教育用地。
四、开展场地调查
技术单位对本次调查场地进行了现场勘查、人员访谈,本次调查共计布设21个土壤监测点和4个地下水监测点。
五、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土壤调查结论:本次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共布设21个土壤采样点,检测63个土壤样品。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检出土壤因子 14种,包括pH、8种重金属(砷、镉、铬、铜、铅、汞、镍、锌),氟化物、挥发性有机物(1,1,2,2-四氯乙烷)和半挥发性有机物(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检出数据均达到相应的标准,点位达标率 100%。因此,土壤中污染物检出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 1 中第一类用地的风险筛选值和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居住和公共用地标准,说明地块内土壤受历史及周边企业生产影响较小。
地下水调查结论:本次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共布设4个地下水采样点,检测4个地下水样品。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各项指标均未检出,pH、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氟化物检出数据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说明地块内地下水受历史及周边企业生产影响较小。
根据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结果,土壤中污染物检出值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 1 中第一类用地的风险筛选值和珠江三角洲《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居住和公共用地标准,地下水检出值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说明地块内土壤、地下水受历史及周边企业生产影响较小。因此,该项目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不需要开展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作为建设用地按规划开发建设。